西藏拉萨哲蚌寺迎来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核心仪式——展佛活动。清晨的阳光洒在海拔3800米的哲蚌寺山谷中,数万名藏族同胞与游客齐聚,共同见证这幅巨型释迦牟尼佛唐卡的徐徐展开,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庄严。
千年传统:雪顿节的宗教与世俗双重属性
雪顿节,藏语意为“酸奶宴”,起源于17世纪前,最初是僧侣结束夏日闭关修行的日子,后逐渐演变为集宗教仪式、文化展演与民俗活动于一体的盛大节日。哲蚌寺作为西藏三大寺之一,其展佛活动被视为雪顿节的“灵魂”,今年展出的佛像为强巴佛(未来佛),唐卡长50米、宽40米,由金粉、珍珠、珊瑚等珍贵材料绘制,需50名僧侣协同操作才能完成展开。
展佛仪式:从黎明到正午的庄严时刻
凌晨5点,哲蚌寺后山的展佛台已人声鼎沸。僧侣们身着绛红色僧袍,手持法器,在低沉的法号声中开始“请佛”仪式。随着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,巨型唐卡从山顶缓缓降下,信众们虔诚地献上哈达、青稞酒,并高声吟诵六字真言。拉萨市民扎西多吉表示:“每年展佛时,我都会带着家人来触摸佛像边缘,希望为孩子祈福。”
文化传承:非遗技艺与年轻僧侣的接力
哲蚌寺展佛唐卡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需耗时3年完成。28岁的僧侣洛桑次仁参与今年唐卡修复工作,他介绍:“我们用牛胶混合矿物颜料,确保色彩千年不褪。年轻僧侣正通过3D扫描技术建立唐卡数字档案,让传统技艺在数字化时代延续。”
社会影响:从信仰到旅游的经济纽带
展佛活动带动了拉萨周边经济,哲蚌寺山脚下的帐篷城已形成规模,藏式奶茶、牦牛肉干等特产摊位林立。据统计,雪顿节期间拉萨市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1.5亿元。藏族企业家索朗旺堆感慨:“展佛不仅是宗教活动,更让我们的文化被世界看见。”
结语
当强巴佛唐卡在晨光中完全展开,金色的光芒映照着哲蚌寺的金顶,这一刻,信仰与现实交织,传统与创新共生。雪顿节展佛,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它让世界看到:在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,文化传承从未停歇,信仰之力始终如山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