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对话》栏目8月16日播出的专访中,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首次回应MateBook Fold非凡大师定价争议,表示“希望出货量突破50万台后,成本下降30%以上”。这款起售价23999的全球最大折叠屏电脑,正面临消费级市场与生产力工具的定位博弈。
技术参数:18英寸巨幕的便携升级
MateBook Fold展开后形成18英寸3.3K双层OLED屏幕,其7.3mm厚度与1.16kg重量颠覆传统二合一设备形态。实测显示,该机在分屏模式下可同时运行Photoshop与Premiere Pro,配合HarmonyOS 5的手势操控,视频剪辑效率较传统笔记本提升40%。但高昂售价使其首月国内销量不足8000台,远低于预期。
成本困局:柔性屏与铰链的双重挑战
据供应链消息,单块18英寸柔性屏成本占整机BOM(物料清单)的45%,而航天级镁铝合金铰链单价高达120。余承东坦言:“当前良品率仅68%,每生产10台就有3台需要返工。”这与国内折叠屏手机产业形成鲜明对比——2025年Q2国内折叠屏手机平均售价已降至8999,年出货量突破1200万台。
市场策略:从“尝鲜”到“常用”的转型阵痛
华为计划通过教育、设计等行业定制方案扩大用户基数。例如,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推出的数字艺术创作套件,将折叠屏分屏特性与压感笔结合,目标群体定价下探至19999。但IDC分析师指出,若想真正走量,需等待2026年第三代产品将价格压至15000区间。
生态博弈:Windows阵营的防御反击
联想、惠普等厂商正加速研发17英寸折叠屏笔记本,预计2026年Q2上市。微软则通过Windows 11X系统优化折叠交互,试图巩固PC市场统治地位。余承东强调:“鸿蒙的多设备协同才是核心竞争力。”测试数据显示,MateBook Fold与Mate 60系列手机互联时,文件传输速度比苹果生态快2.3倍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